瓷添乐央视广告(麦卡乐央视广告)
目前应该是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瓷添乐央视广告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现在小编就收集了一些与麦卡乐央视广告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希望会帮助到你哦。
四川博物院的新展《食味人间》,有多绝呢?
你一边看展,它一边给你配BGM:“我的肚子好饿,可是我还要减肥,我的肚子好饿,可是我还要减肥。”
不只是配乐,甚至还有一群人在你耳边循环播报:“我最想吃奶奶煮的面条,炒了肉臊子,起锅前要去院子里摘一把小青菜”,“我妈做的糖醋排骨”,“爷爷包的饺子”,“小时候吃过的回锅肉”……
《食味人间——饮食文化展》由四川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以时间为线索,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近现代的共计118件/套文物。展览将在四川博物院临展一厅,一直展出至2021年2月28日。
来自国博的“南宫柳”铜鼎、雍正鱼子绿釉菊瓣纹茶壶、黑黄釉风花雪夜玉壶春瓶,川博馆藏极具四川地方特色的东汉庖厨画像砖、芙蓉花金盏等珍贵文物,在这次展览里一一亮相。
从原始烹饪到饮食礼仪,从皇家风范到市井烟火,从宴乐之酒、诗人之酒到雅士之茶、市民之茶……食器文物反映出的饮食文化的变迁,从这场展览里亦能窥见。
01/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展览第一章,从“火烹初食”开始。
太初,古人类生活与所有动物无异,一样从大自然中索取自然形态的食物和饮料,“茹草饮水取草木之食”。“茹毛饮血”不是比喻,而是事实。
当人类的饮食实现了从生食到熟食的转化,肉类食物变得美味有营养,在延长人类寿命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类命运。在其中,火,以及利用火对生食进行加工的尝试成为关键。
以火为媒,人类第一次闻到了脂肪的香气,也发现了泥土的秘密:黏土经过火烧变硬而不易变形,使得陶器的发明成为了可能。所以,展览展出的第一批器物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因为知晓了大自然的一些秘密,觅得食物的美味与火之间的关系,先民们在近万年前,就开始了各种令人惊喜的尝试和发明:
为了煮食物,出现了陶鼎。因为通常负载比较大,所以是三个实心足,足下燃火,在炉灶未广泛使用前,鼎兼有锅、灶的作用。
左:[新石器时代]附加堆纹灰陶鼎,炊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右:[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扁足陶鼎,炊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右边这件良渚文化的陶鼎特别有意思,它的三只扁足呈鱼鳍的形状,看起来像几条胖而优雅的游鱼。
为了吃到美味的粮食,出现了石磨盘、石磨棒。二者配合使用,将带壳的粟放在磨盘上,双手执磨棒来回滚动,使粟脱壳成为可以煮食的粟米。
[新石器时代 裴李岗文化]石磨盘、石磨棒,谷物加工工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由于不好控制火候,在鼎里煮饭容易煮出夹生饭甚至烧焦,为了吃到煮熟的粮食,于是有了鬲[lì]。
鬲是一套炊具的其中一个部件,使用时,在鬲上还要放置底部有漏洞的甑,在鬲的腹部和空心足里盛水,足下燃火,通过蒸腾的水汽来蒸煮食物。
左:[新石器时代 客省庄二期文化]单耳陶鬲,炊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右:[西周]变形兽面纹分裆铜鬲,炊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为了更方便地盛水,有了这种尖底瓶。水至深井里来,套着绳子把瓶子放进水井里,空瓶的时候因为头重脚轻而倾斜,方便汲水;水装满了重心下移,瓶身就立起来,取水十分省力;瓶口小,搬运时水不容易溅出;底部尖尖,日常使用时插入泥土里即可安放。
总之是现代人看到,也觉得是有脑花闪现的发明。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双耳小口尖底瓶,水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中国人迈入了文明的最初,在这片土地上第一次产生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食物和其他生产资料一样,被统治阶级更多地占有。
对于统治者来说,食物便不再只是充饥的必需品,而变成了享受。于是,美味的食物和考究的餐具成为了一种追求,这一点追求落实到食器上,便出现了区别于陶制食器的青铜食器。
比如鼎。
[西周]“南宫柳”铜鼎,酒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鼎最初是用来煮肉的食器,但由于青铜在当时极为贵重,青铜鼎便逐渐从食器,变成了宴飨、祭祀时的礼器,甚至象征使用者权力和身份的重器,说明了先民们对饮食的重视。
夏初,从国家的九个州分别贡献而来青铜鼎,这价值巨大且十分沉重不易移动“九鼎”成为了国家的象征。此后,有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的礼制。
象征着饭碗的青铜鼎,也成为了天子赏赐的最佳礼物。比如展厅里展出的“南宫柳”铜鼎,鼎上的铭文就记录了此鼎的主人南宫柳接受周王任命和接受赏赐的信息。
[西周]“南宫柳”铜鼎(局部),酒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展厅里还有许多青铜礼器,比如铜簋[guǐ]。簋是大碗,盛放煮熟的食物。将簋置于席上,人们席地而坐,用手到簋中取食。
“交君子”铜簠[fǔ],也是盛放稻米等粮食的礼器,由上下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合扣而成。
仔细看,这件铜簠装饰有夔纹和卷云纹,上下四面两个部分的连接处,是分别有一个倒扣可以合上的,足见做工之精巧。
[周]“交君子”铜簠,食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不过,在夏、商两朝时,粮食和其他食物的生产都不多,因此饮食的丰俭和王朝的兴亡有直接的关联。
统治者在饮食上的奢侈,会引起百姓的忧虑:夏桀、商纣等等几乎所有失德的统治者,都有饮食过度这一罪状。
所以,历代铸鼎或者其他青铜食器,都几乎装饰有饕餮纹。饕餮这个传说中贪吃好货奢侈、聚敛无度的家伙,其形象被刻铸在作为礼器、重器的器物上,引以鉴戒,可见人们对于统治者的节制饮食,总有一种期待与规劝。
当然,青铜食器上除了携带着严肃的道德规范,更多的时候人们都还是通过它们享受美食的,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
展览现场,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两件有意思的文物。
一是这件铜烤炉。
烤炉呈长方形,是古人用来烤肉的器具,烤炉不算大,看来正适合一人食。烤炉内放炭火,炉上放肉串或者大块肉,烧烤时油滋滋地滴在炭火上,那声音和香气真是叫人无法忍受了。
细看这烤炉还分了两层,底下那一层难道是为了接炭灰的?这也太讲究了吧。
铜烤炉旁还有一件铜染器。
[汉]“清河食官”铜染器,涮食工具,刻有“清河食官”铭文,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把调味料称为“染”,染器由炉及耳杯两部分组成,食用时,调味料就装在耳杯里。
与现代人不同,汉代时人们习惯于食用较烫的调味料,所以需要在炉里放置炭火,不断给染料加温。这种器型的染器一般都很小巧,可见当时的人实行的分餐制,一人一炉,随涮随吃。
02/
“酒者,天之美禄”
人类,从很早就开始喝酒了,一开始喝,似乎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种饮料,直呼“酒者,天之美禄”,是上天的恩赐。
酒,可能是人类自第一次有了剩饭剩粥、渐渐摆脱原始的饥饿感后,首先开始拥有并且世世代代永久地拥有了的快乐。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里即有了酒具和制酒用的器具,下面这个单耳黑陶杯,就是一个盛酒的杯具。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单耳黑陶杯,酒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更多的食物是统治阶级的特权,有了富余的粮食才能酿造的酒就更是如此。当人们品尝到了酒的滋味,也自然地用了许许多多的器皿来安放它。
酒酿好之后,饮用时要用有身份的器物来盛放。
可以用觚[gū]。
下面这件“戌马”铜觚,喇叭形口,有细长的柄,外面装饰精细的蕉叶纹和兽面纹,是用来装酒的。
[商]“戌马”铜觚,酒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可以用尊。
尊在商周时也是重要的礼器,祭祀、宴乐等场合中用来盛酒。
展厅里这件饕餮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铸造的杰作。器物的肩部都卧着一只小兽,四面的中间又都有一兽首,通体覆盖密集的云雷纹、饕餮纹和龙纹,叫人看到就移不动眼睛。
[商晚期]兽面纹尊,酒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可以用罍[léi]。
涡纹铜罍,酒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可以用壶。
[春秋]云纹双兽耳铜壶,酒、水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还可以用缶。
[战国楚]“楚高”铜缶,酒、水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酒装在器具里,要舀出来也简单,有斗。
[商]通斗,挹注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古人爱喝热饮。酒装在普通酒器里,担心凉了,还要有器具来温酒,于是有斝[jiǎ]。
现场的“祖己”铜斝,底部有三个空心足,便于加热,是用来温酒的器物。
[商]“祖己”铜斝,酒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也有小号的斝,同样是用来温酒的,我们可能比较熟悉,爵。
现场这件青铜爵,三足分立,圈手叉腰,鼓腹昂首的,看起来好不神气。
展厅还展出了一种非常便于携带的提梁壶,蟠螭纹,盖上和壶身上各有二环,环环相扣,提携简便,和后世的茶壶、酒壶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战国]蟠螭纹铜提梁壶,酒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仅仅是战国及以前的、人们关于酒具的一些发明。可见,为了喝到一口好酒,我们的祖先们很努力了。
此次的展览没有展出能够直观体现我国古代酿酒水平的实证。
不过,去年我们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发现中山国》展上,看到了在透明容器里装盛的绿色液体,这是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古酒。酒里溶解了铜元素,液体碧绿通透,像某种有魔法的液体。
摄于2019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发现中山国》展,照片左下角即是出土的古酒
后世有更多酒器,现场也有不少精品展出。比如这两件宋代的栀子花形和菊花形的酒盏,就已经脱离了功能和政治意味,而进入了审美范畴。
不规则的栀子花瓣和细密的菊花瓣给了人以灵感,将之设计为酒具,似乎更添增了酒事风雅。
上:栀子花银酒盏,下:菊花形银酒盏,[宋],四川博物院藏
展厅里这件黑黄釉风花雪月玉壶春瓶也美得不像话,专门给了它一个紧靠在芙蓉花金盏旁的主角位。
玉壶春瓶是我国在宋代成型的一种器型,细细的颈脖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看上去十分雅致。
这件风花雪月玉壶春瓶上,黑色的颈部和底部,间以黄底釉腹部,腹部有醒目的“风”“花”“雪”“月”四字;围着她转一圈,风景都在动态地流动,好似在微暗的夜里的幽幽月光一般。
[元]黑黄釉风花雪月玉壶春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03/
茶:开门第八件事
说了酒,自然离不开茶。比起酒,茶作为一种饮料,在我国文化里更承担一种审美功能。
南方饮茶较早,马王堆汉墓随葬品中即有茶,汉代也有劳动人民在家里煮茶和去武阳(即四川彭州)卖茶的文献。在唐陆羽的实践及其所著《茶经》的推广后,煎茶、饮茶更成为士大夫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展厅里就有不少茶具。
比如汤瓶,是沏茶时装沸水的器具。这种出水口很短的汤瓶是比较典型的唐代形制。
左:鲁山窑雪灰花釉汤瓶,右:白釉瓷汤瓶,茶具,[唐],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也有贮水的器具,这里面的水却不是为了直接喝,而是为了煮茶。
还记得《红楼梦》里妙玉那著名的一段吗?说“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
通常来讲,这水用瓮澄清贮存后,使用前还会装进体积较小且有盖的罂器中备用。不过,妙玉也许会嫌弃展厅里这件天青釉贮水瓷罂看着太笨拙了吧?
天青釉贮水瓷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离它不远处还有一个mini型号的器物,是一个茶叶罐,用来装末茶的。
青白釉瓷盖罐,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唐、宋时人们喝的茶多做成饼、坨状,而不是今天的散茶,所以在饮茶时就得先将其研碎。
此次展览就展出了一件仕女烹茶砖雕,可清晰地见到一位宋代的仕女正在火炉上烹茶的优美形象。
[宋]仕女烹茶砖雕,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展览展出的茶盏也很多,下面这个北宋的白釉花式带托瓷盏就很有时代特色。
宋代饮茶流行点茶法,即将茶叶撵成末子放在茶碗里,再执茶瓶向茶碗里注入沸水,同时用茶匙搅动。此时,茶盏会很烫,因此便有了茶托。
[北宋],白釉花式带托瓷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个水波游鱼纹瓷碗也非常动人。
小小一个碗,碗底的水波纹却极具动感,细细一看,水里还有几条鱼儿在游动,茶碗里仿佛盛满被风拂过的池水,荡起层层波纹,来往的人见了这个小碗都忍不住惊叹。
[宋]耀州窑青釉印花水波游鱼纹瓷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清后人们开始更多地饮用散茶,茶壶成为十分便利的泡茶工具,极大地简化了饮茶的流程。
这件雍正鱼子绿釉菊瓣纹茶壶就很绝,深绿色的壶身上布满黑褐色的细小开片,看起来似鱼子,因此得名鱼子绿釉。
据说因为烧制工艺难度极大而传世品很少。
[清]雍正鱼子绿釉菊瓣纹茶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鱼子绿釉茶壶旁还有一个可爱的鸭形锡茶壶,鸭子肥美,绒毛和羽毛都刻画得十分明晰,因其特别的形制,也在展览现场引来了很多关注。
[清]鸭形锡茶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从简便的茶壶发展而来,清代还出现了便于一人饮的盖碗。一盖、一碗,后来还有一托,茶水真正成为了寻常饮料。
现在成都大街小巷的茶馆里仍然流行喝盖碗茶,盖碗甚至还被开发出喝咖啡的新功能。
左:乾隆款菊瓣朱漆盖碗,右:青玉兽面纹三足盖碗,[清],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04/
天府之国的饮食魅力
以“饮食”为主题的展览,自然少不了“天府之国”的相关文物资料。
这次的展览中,好几件具有代表性的汉代画像砖、陶俑,还有那件传说中的宋代芙蓉花金盏,这些四川博物院十分珍贵的馆藏都齐齐亮相了。
它们的出现,很好地丰富了展品材料的维度,呈现出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
此次展览一共展示了六件出土于蜀地的东汉画像砖,分别描绘了蜀地人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凿井制盐、酿酒卖酒、烹饪和宴饮的场面。
农业、商业和不同阶层人的生活样态,在这些画像砖上都得到了充分表达。
[东汉]农作画像砖,四川博物院藏
这件出土于四川德阳的农作画像砖,画面上是划分齐整的田畴,田边有三株枝叶茂盛的树,六个身材健硕的农人在田里劳作。
四人手执镰刀,向后高高举起;后面两人一手执器物,一手做播种状。六人的姿态充满了美感,让人对他们的劳作成果充满期待。
有人播种庄稼,有人凿井制盐。
地处西南内陆的蜀地以生产井盐而闻名,在秦灭巴蜀后,秦楚两国为争夺盐泉展开了几十年的战争,可见食盐供给对各国的重要性,也难怪这块画像砖那么有名。
制盐画像砖出土于邛崃市花牌坊墓,整个画面以山林为背景,远景处依稀可见飞禽走兽与狩猎砍柴者。
[东汉]制盐画像砖,四川博物院藏
制盐画像砖的左边为汲卤的场景,底部有一口盐井,其上井架高耸,两层高的木架上每层各站两人,他们通过井架上的滑轮装置用木桶取水。
井架右侧有一方形容器,盛装卤水,容器与一旁的灶房之间还有一根管道相连。右侧的灶房中,有工人正在煮盐卤。
收获粮食后,有了富余的粮食就可以酿酒。
出土于新都的这件酿酒画像砖反映出的,不仅仅是画面里酿酒、卖酒的热闹场景,也足见东汉时蜀地物产的丰饶和酿酒业的历史悠久。
[东汉]酿酒画像砖,四川博物院藏
酿了酒不只是供家用,而是要放在酒肆里售卖。出土于彭州的酒肆画像砖上,车马喧嚣、买卖兴盛,人群熙攘的汉代市井生活栩栩如生。
[东汉]酒肆画像砖,四川博物院藏
也有反映汉代烹饪场景的庖厨画像砖。画面右侧一人守着一口大鼎正在煮食,左侧两人似乎正在制作食物,他们的头上悬挂着形似火腿的食物。
三人身后的几张案上,摆放着可能是已经制作好的食物,正等待着传递到即将享用它们的人身边。
[东汉]庖厨画像砖,四川博物院藏
一年到头,收获了粮食和猎物,汲取了井盐,酿了新酒,也炮制了食物,现在,是进行一场盛大飨宴的时候了。
宴乐画像砖所表现的就是贵族们享受宴会的场景。他们席地而坐,有的演奏乐器,有的欣赏舞蹈,不亦乐乎。
[东汉]宴乐画像砖,四川博物院藏
展览现场,画像砖中间或坐、或立的三个汉代陶俑,大都是在厨房里打下手的“打工人”。
不过,他们的脸上也满溢着汉代“打工人”们常见的笑容,仿佛这些劳作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享受一般,不禁让几千年后的“打工人”想找他们取取经。
左:陶坐俑厨丁,中:陶提罐俑,右:陶庖厨俑,[东汉],四川博物院藏
展览现场还有一件十分珍贵且难得一见的文物:芙蓉花金盏。
我们都知道后蜀皇帝孟昶在成都种下的芙蓉花,让这里“四十里城花作郭,芙蓉围绕几千株”的故事。
而四川地区手工业素来发达,且不说金沙的太阳神鸟,从魏晋到明代,在金银器生产技术上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二者的结合,就诞生了这只芙蓉花金盏。
[宋]芙蓉花金盏,四川博物院藏
这件金盏的芙蓉花型已属罕见,上面部分,八片花瓣成顺时针方向叠压一圈,下面部分,又反向叠压一圈,上下错落交叠。
碗内底部刻花蕊和花瓣,碗底也是花瓣形状,真真好似一朵盛开的金芙蓉。
这件金盏还有一点难能可贵的是,虽是金器,通体光华灿烂又纤细脆弱,但它的器型和制作工艺又使得它看起来十分简约和典雅,可能和宋代人的美学追求有很大关系。
开头说了,展厅里一直在循环播放一个采访视频:一开头就是男声在哼唱“我的肚子好饿,可是我还要减肥”,然后就由一群人轮番轰炸,绘声绘色地告诉你他们记忆最深刻的一道菜。
填漆描金勾莲蝙蝠葵花式攒盒,四川博物院藏
左:铜筷子,右:玉莲花杯,[宋],四川博物院藏
整个观展过程,我的体验就是,一边哇哇哇这个盘子好美,天啊芙蓉花金盏太迷人了,一边脑子自动代入,爷爷的饺子可以装这个白釉盘,这个青花大碗吃面条刚好,糖醋排骨是佐茶还是下酒?那个外国朋友说的糖好像可以放进这个葵花攒盒里……
五感全被带动,进馆时鼓腹而行,出来时绝对是饥肠辘辘。总之,去看这场展前,千万要先填饱肚子。
食味人间
free
四川博物院临展一厅
持续至2021年2月28日
●● ●
来源: 四川博物院
本文结束,以上,就是瓷添乐央视广告,麦卡乐央视广告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我们哦。
相关文章
-
火灾宣传视频(预防火灾宣传视频有哪些内容)详细阅读
目前应该是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火灾宣传视频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现在小编就收集了一些与预防火灾宣传视频有哪些内容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
2022-08-16 220257
-
火灾消防宣传视频(消防火灾宣传内容)详细阅读
目前应该是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火灾消防宣传视频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现在小编就收集了一些与消防火灾宣传内容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
2022-08-16 211747
-
火影忍者短视频15秒(火影忍者短视频15秒下载)详细阅读
目前应该是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火影忍者短视频15秒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现在小编就收集了一些与火影忍者短视频15秒下载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小伙...
2022-08-16 203873
-
火影精彩剪辑短视频(火影剪辑短视频十几秒)详细阅读
目前应该是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火影精彩剪辑短视频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现在小编就收集了一些与火影剪辑短视频十几秒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
2022-08-16 196664
-
火烧制作方法的视频(叉子火烧的制作方法和视频)详细阅读
目前应该是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火烧制作方法的视频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现在小编就收集了一些与叉子火烧的制作方法和视频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小伙伴...
2022-08-16 188520
-
火烧的做法视频(火烧的做法和配方视频教程)详细阅读
目前应该是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火烧的做法视频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现在小编就收集了一些与火烧的做法和配方视频教程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
2022-08-16 180381
-
火山爆发短视频(火山爆发儿童视频)详细阅读
目前应该是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火山爆发短视频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现在小编就收集了一些与火山爆发儿童视频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
2022-08-16 174512
-
火拍短视频(火拍短视频为什么不能播了)详细阅读
目前应该是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火拍短视频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现在小编就收集了一些与火拍短视频为什么不能播了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
2022-08-16 168994
发表评论